第712章 犹疑!即位前的不安!-《大明:无双好圣孙,请老朱退位》


    第(1/3)页

    冬至吉日,天还未亮,应天府的街道上已挤满了手持灯笼的百姓,奉天殿内外更是灯火通明,仪仗卫队整齐排列,甲胄在灯光下泛着冷冽的光泽。

    所有在京文武官员身着朝服,早早便在殿外等候,连远在岭北的徐允恭,都特意率领十余名岭北铁骑精锐,星夜兼程赶回京城;傅友德、冯胜等开国老将,虽已年迈,却也身着戎装,精神矍铄地立于百官之首;蓝玉、冯诚、邓镇、常茂等新锐将领,以及镇守南洋的李景隆、徐增寿,也尽数赶回观礼。

    所有人都清楚,今日是大明改朝换代的关键时刻,洪武大帝禅位、太子标登基,将开启大明全新的篇章。

    天刚蒙蒙亮,东宫寝殿内,礼官们正小心翼翼地为太子标穿戴天子袍服。明黄色的龙袍绣着十二章纹,玉带镶嵌着七彩宝石,皇冠上的珍珠垂帘随着动作轻轻晃动。

    太子标站在琉璃镜前,看着镜中身着龙袍、面容沉稳的自己,心中感慨万千——自他降生之日起,便被父亲朱元璋寄予厚望,从吴王世子到大明太子,再到如今即将即位称帝,三十余年来,他每日跟随父亲学习治国之道,协助处理政务,从批改奏章到安抚灾民,从调解朝堂争议到制定民生政策,早已娴于政务,也具备了帝王所需的决断力与仁厚心。

    可此刻,想到即将接过父亲肩上的重担,想到天下百姓的期盼,他仍忍不住思绪翻涌,过往那些为政务操劳、为百姓忧心的日子,如同画卷般在脑海中闪过。

    他想起十年前北方大旱,赤地千里,百姓流离失所,自己奉父命前往赈灾,一路看到饿殍遍野的景象,夜里对着赈灾粮册急得彻夜难眠,生怕粮款不能及时送到灾民手中;想起五年前江南水患,堤坝溃决,他亲自坐镇江南三个月,与工匠们一同勘察河道、修筑堤坝,双脚泡在泥水里溃烂也不敢停歇,只为早日让百姓重返家园;想起每次朝堂议事,为了推行轻徭薄赋的政策,与坚持重税充国库的大臣据理力争,哪怕争论到面红耳赤,也不愿退让半分,只因深知百姓赋税沉重的苦楚。

    还有那些深夜批阅奏章的时刻,案上的烛火燃尽了一根又一根,眼前的卷宗堆积如山,从官员任免的考核到地方民生的汇报,每一份都关乎朝堂安稳、百姓生计,他不敢有丝毫懈怠;想起偶尔微服出巡,看到农户因推广高产作物而丰收时的喜悦笑容,听到百姓称赞“太子仁厚”时的欣慰,也看到偏远州县仍有百姓吃不饱饭时的揪心……

    这些或苦或甜、或急或忧的日子,串联起他数十年的太子生涯,也让他更加明白,这江山背后,是万千百姓的期盼,接过这重担,便意味着要扛起无数人的生计与安稳。

    “哟,这是哪位陛下在对着镜子发呆呢?”一阵嬉笑声传来,朱高炽与朱雄英并肩走了进来,两人都身着亲王蟒袍,脸上满是笑意。

    朱高炽走上前,绕着太子标转了一圈,故意调侃道:“怎么,就因为披上这身龙袍,就不认识自己了?还是觉得这龙袍太重,压得你喘不过气?”

    朱雄英也凑过来,笑着补充:“父亲,您做了这么多年的‘大明常务副皇帝’,大小政务哪件不是您亲手处理?如今终于要‘转正’做真皇帝了,怎么反倒愣神了?”
    第(1/3)页